周易知识库
首页 > 宝宝起名 > 诗词起名

给诗集命名 王伟嘿,这不就是我印象中的他嘛(组图)

时间:作者:周易知识库

给诗集命名 王伟嘿,这不就是我印象中的他嘛(组图)

汉字,良知,抑或“行走”的故乡 ——王伟诗集《江湖》阅读散记

艾亚南

给诗集命名_qq邮件命名在哪里命名_关于实施保健食品命名规定和命名指南有关问题的通知

于我而言,王伟的身份是双重的——诗人与大学同学。虽为同届,但我与他交流不多,不过这并不影响“学生时代”的我对他产生的深刻印象。记得当时流传着一句话,文学院有个出了名的“诗疯子”——热爱诗歌创作,热爱诗歌朗诵——说的便是他。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王伟在大学时期便开了个人诗歌朗诵会,这在诗歌已经“边缘”的时代(2009年)并不常见。说他热爱诗歌,不仅是因为他十年如一日地创作诗歌,还由于他在大学时期的“转专业”事件——本是历史系学生的王伟,为了近距离聆听文学院著名诗人、诗评家陈超老师的教诲,毅然转到文学院。作为县高考文综状元的他为了诗歌而转系,其对诗歌的热爱由此可见一斑。王伟曾说自己是一个“汉字”,天生为了诗歌而活,而诗歌也自然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王伟十余年的诗歌作品终于结集出版,诗集《江湖》据此诞生了。

做一个温暖的“汉字”

身材高大的王伟给人一种肆意洒脱之感,其中还透露着一股江湖侠义之气。收到他的诗集《江湖》时,我不免感叹:“嘿给诗集命名

给诗集命名_关于实施保健食品命名规定和命名指南有关问题的通知_qq邮件命名在哪里命名

王伟嘿,这不就是我印象中的他嘛(组图),这不就是我印象中的他嘛!”提起“江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庸先生笔下的快意恩仇,而王伟之所以将诗集命名为“江湖”给诗集命名,因为他把自己比作了行走江湖的书生,在诗歌的江湖中拜师学艺、游荡四方,并在“刀光剑影”中闯天涯。虽然这一命名给读者带来了一种陌生感,但其诗集中的诸多作品大都饱蘸着生命的激情,突破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在自我生存经验与复杂社会现象的捕捉中,创造出极具张力的表达空间,亦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阅读冲击力。

诗歌是王伟唯一的信仰,多年来他一直在“追梦”的路上。在汉字武林中,诗人王伟押着诗歌这趟“镖”,奔赴“刀光剑影”——“我约好十万汉字,决定把这条道走到黑”(《在文成路想起公主》);他追随“诗仙”李白的脚步漫游长安,从西宁前往长安“朝圣”。之所以称之为“长安”,只因那里是诗人的“圣地”(《醉长安》);他还前往武汉登黄鹤楼,缅怀李白和崔颢,感慨千年不死的诗歌情怀。古往今来的著名诗人是指引王伟追梦的灯塔,而诗人陈超之于王伟正如维吉尔之于但丁一般,王伟踏着前人的足迹“行走江湖”,寻找自己的“贝阿特丽采”——“西子湖畔,我寻访昌耀和陈超行吟的脚步/两位已故的诗人,乌托邦的留守者”、“诗途苦旅中一定遇见了东坡、居易”(《站在高原忆江南》)。

就语言而言,王伟力图用“长安”“大唐”“红尘”“门派林立”等带有江湖元素的词语,拉开与生活的距离,经由语言的陌生化来实现诗歌的独特性,而这一做法也确实给读者带来新鲜感。虽然有意制造陌生化的诗歌语言,但王伟向来以有感而发的态度来进行诗歌创作,他的诗避免了过于复杂的学术性、个体性的表达,而立足于追求语言的大众化与趣味性,以此创造出了激活了诗歌语言的神圣密码。

做一个有良知的诗人

按照写作内容来说,诗集《江湖》可为四辑,分别是“行走江湖”“四海为家”“笑傲红尘”“偏安青藏”。顾名思义,每一辑诗作的主题依次是江湖元素、异乡时光、青春爱情、高原生活。尤其在前三辑的写作中,诗人播撒下了隐隐的愁绪,由此打破了我所臆想中的青海诗人应有的豪迈与激越。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诗歌写作无疑是寂寞的,而为之坚守和奉献更是十分艰苦。王伟在追梦的路上游荡和探索,期间也夹杂着对于生活的不断“妥协”。人在江湖,“英雄气”已被生活“招安”。“英雄气短”,“时间锈蚀着青春年少仗剑走天涯的一腔热血”,“骨瘦如柴的生活”被挤到西宁。“三点一线的生活,围着工作的半径原地打转/急于谋生、工作、交际,追赶时代标配的人生/急于伪装、表演、交易,满足道貌岸然的皮囊/坚硬的柏油路像骨质增生患者,疼痛延伸”(《最后的行程》)。同时,诗人敢于解剖自我,“其性情已变,有心机、好面子、少言寡语”(《寻人启事》),并以此来寻找自我。这既是自嘲,也是对生活和现实发出的低吼。然而无论对生活多么失望,诗歌始终是王伟纯净心灵的“避风港”。偏安青藏,回归故乡和父母身边,编书、育女之余仍未忘记梦想——诗人选择“采菊南山下,豢养我和千万汉字练功余生”(《纸上江湖》),“灵魂有空会把诗歌当成毕生的修行”(《自画像》)。

闯荡江湖之后,告别了青春爱情之后,诗人偏安青藏,整部诗集似乎一场青春的告别。随着人生阅历的积累与沉淀,王伟开始由主要写“自我意识”,到更多地写“生活和事物纹理”。诗人紧盯琐碎的社会生活,从而构建自身近似通俗却又不乏严肃思考的文本空间。他揭露了现代人普遍存在的逼仄的生活境遇:背负着房贷的沉疴,怀着对父母的愧疚,努力“缝补四处漏风的梦”,希望能够“守住父母,不再点燃乡愁,不在城市空虚”(《高处不胜寒》);与游荡“江湖”的青春告别,从此“端稳生活的锅碗,让父母半斤八两的身体无恙”(《青春在左给诗集命名 王伟嘿,这不就是我印象中的他嘛(组图),怀念在右》);感叹现代人追逐私欲和名利,以人换物,等等。

在经历了“刀光剑影”的江湖和“受伤骨折”的爱情之后,王伟的创作走出压抑、愤懑的愁绪,转而将目光更多地投射于现实,彰显了坚定有力的现实感和用诗歌烛照生活的责任感。诗歌对于进行“自觉写作”的诗人来说,更像是一种信仰或宗教。诗人是时代的良心。正如王伟所信仰的,真正有良知的诗人懂得肩头扛起国家或一代人的担当,他有责任和义务给同代人或子孙留下有力量、有温度、有启示的文字,以激励后来者不断前行。王伟将现实生活作为其诗歌创作的源泉,怀揣着诗人的良知,时刻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境遇。

qq邮件命名在哪里命名_给诗集命名_关于实施保健食品命名规定和命名指南有关问题的通知

作为农民的儿子,王伟用敏锐的眼光关注城乡矛盾。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这就意味着“千百年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村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习总书记也提出,要努力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而诗人王伟通过他的文字,捕捉到了历史变迁中城乡交叉地带人们的生存矛盾——“那些没怎么进过城的老人还是喜欢和土地放牧一生/在城市病蔓延到农村年轻人忘本的今天/村庄被肢解成坚硬的公路、陌生的高楼和冷漠的眼神/那些走散的老人和只活自己的人,谁让谁的梦受伤”(《城市到底要多大》)。又如《高处不胜寒》《拆迁,请别留下伤痕》等诗中,王伟揭秘了普通人的“疼痛”。而诗歌《站大脚的人》则是写给农民工兄弟,其中暗藏着诗人对底层人民的悲悯情怀,“你身上挽着多少打零工的死结/多年后在你的关节、脊椎上能否轻易松解”。值得肯定的是,王伟并不局限于对现实矛盾的一味抱怨,他也不断激发着自身的昂扬斗志,呼喊着要以青春之亮光、夸父之毅力去追梦,“背起这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梦”(《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的梦》),为实现中国梦而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做一个热爱故乡的行者

整体上说,王伟的诗集《江湖》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着边地风光与其生活经历的自然交融,又汇集了其漂泊内地的异乡经验。而他的诗也是深情的给诗集命名,整部诗集体现的是一种“回归”——从“自我意识”到生活本真的回归,从异乡漂泊到偏安故乡的回归。由于在25岁之前,他一半时间在家乡之外,属于“漂流”状态,因此他对故乡青海的爱恋与牵挂,主要体现在其前期的诗歌写作中。可以说,王伟的诗歌根植于民族的沃土,表现出了对故土、高原的深深眷恋。“对青海高原这片高天厚土、山水人文的深情迷恋”便是他写作的“根”,他深爱这片文化之地,以此告别“江湖”,余生为故土抛洒热血和书写文字。

王伟的诗始终漫溢着对故乡青海的无限眷恋,其中有操劳一生“搬运生活的老茧”,有西纳川、湟水河、象鼻山,还有高原红的卓玛姑娘……故乡是绝世的纯净,身在异乡时刻思念给诗集命名,“无论置身何处,青海终究是我第一眼看到的风景”(《绝世的净土,绝世的你》),“偏安青海一隅,河湟谷地不似京都却胜似京都”……这是他对故乡的深情告白,因为故乡,所以诗歌。

读完整部诗集,我似乎和王伟一起走过了他人生的“十年”,见证了他诗歌创作的“十年”。2019年12月,诗集《江湖》荣获了第八届青海省文学艺术奖,这也算是对王伟“十年”创作生涯的极大鼓舞。他认为,在许多人不知“为何而活”的当下,诗歌写作是生命的寄托和延续,诗歌能让我们活得更久、更远。我希望他怀着最初的梦想,创作出更多震撼人心的诗歌作品,走过更多诗歌的“十年”。



周易知识库专业的命理易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