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知识库
首页 > 邵子神数

《易》与八卦是不可分的见专篇吗?

时间:作者:周易知识库

《易》与八卦是不可分的见专篇吗?

《易》的起源《易》的起源引言凡是研读过《周易》的人都会产生不少极难解的问题当然几乎每个卦的爻辞都如谜团一般这里所将要讨论的主要是一个大的难题《易》的起源其实《易》与八卦是不可分的见专篇的论述因此所谓《易》的起源主要是指八卦的起源和其内在机制古人因何又如何造出八卦《系辞》的说法是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对八卦的起源肯定为来自古圣人观察天地万物的结果这种符合人类生活实践和历史发展的记述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但问题在于八卦仅由阴阳符号所组成以此来囊括天地万物让人感到过于玄乎但《说卦》里也似乎就是给囊括了而《系辞》里又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说成天下之--音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指出八卦的起源和结构与太极两仪四象直接相连与蓍龟天象河图洛书也有很直接的关系如此一来用极其简单的符号组合的八卦又变得异常复杂起来它的起源也成了天下大谜《周易》的研究自孔子开始从两汉兴起易学到至今对此问题仍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其间后代易学家觉悟到八卦很可能出自某种图形图画图象于是极力构思和考证各式图案以求答案其中最有名气的是北宋陈传的太极图河图洛书和邵雍的八卦方位图八卦次序图等有些图案经大儒朱禧的肯定后流行至今大行其道但很明显的问题是这几种图案之间并不能有机的连接合并如太极图与河图洛书与八卦次序图之间根本无法进行连接试问现今有谁能从这些太极图河图洛书中排演出八卦来难道包牺氏的智慧要高出今人许多倍拟或有外星人传授了什么给他我们甚至还能问为何八卦一定是三才而不是二才四才为何不能四爻之动八极之道问题还不单纯是由什么样的图案里出来太极八卦《系辞》还有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断木为揉木为耒耒缛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盍〉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夸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坻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许掘地为臼臼许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淳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快〉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这种记述在《系辞》里还一再被肯定为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由此可见八卦又与发明创造有很确切的联系但历代的易学家对此的解释只能限于八卦的六条杠杠其释义的牵强简直令释者比读者还要难受更惶论用什么图式来说明了对已成的发明无从寻根又碍于《系辞》的权威性大约多数抱着看看传说而已的心情罢了有甚者则干脆当这些记载为后人窜入的如近人金景芳当然汉儒中也有例外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就认真将盖取诸快快扬于王廷作文字起源而论但试问两千年下来又有谁能用八卦造出个新字来综合《周易》里的有关八卦起源记述我们想得到关于八卦起源的满意答案就应当有这样一种图案它应一体化的大致具备和体现出的要素为1可从中直观的得到或悟出八卦及发明各种器物甚至文字2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可连续生成3有天地万物尤其与天象和龟的形象相关的比较真实的直观图象4应可做连续和无限的变化扩展5直观可数的天地之数和大衍之数6应是文明之初时的人类在生活和进化的水平上所可能做到的7须是现代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发现所能基本证实的以上7点当然还只是比较主要的部分有这样一种八卦起源的图案吗作者说一定有并且可能已经找到了公开这个图样还易八卦的本来面目具有什么意义呢作者也不完全清楚只是知道《易》的精髓在于革新创造而不是筮占也许今后八卦的起源和一般机制连中小学生也能懂我们当然不接受离开历史事实和科学之外的臆说请拿出最有力的史料和最大的想象力去推翻作者第一篇《易传》来历新探索有关八卦起源的记载最早见于《周易》的《系辞》里这也几乎是先秦典籍中仅有的较明确记载因此先对现存的古代文献作些有关的探讨使《易传》的来历能再清晰一点成为开展研究的第一步一历来认为《易

传》为孔子及门人所作今本《周易》的内容有《经》和《传》两部分《经》的部分已基本被认定是西周早期的作品《传》的部分包括《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系辞》上下篇及《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合称《十翼》又称《易大传》和《易传》大部分内容是专门解释《经》的著述最早从事《周易》研究的两汉儒家皆视《易传》为孔子所作正是由于《易传》的解释才使《周易》据有深奥的哲理同时也令人产生一些难以想象的困惑《周易尚氏学》对此形容为《系辞》之维妙维肖蹈虚御空之语杂卦之错杂位置鼓舞颠倒之言试思谁能为之又谁复敢如此为之《十翼》幽奥之辞其难解过于《周易》又有说故《十翼》非孔子不能为不敢为而记录廉洁谈话记录内容离职面谈记录怎么写安全生产每月会议记录幼儿园膳食委员会会议记录内容安全例会会议记录《十翼》者则孔子之门人也以《易传》的成书年代在春秋战国之间王国维郭沫若胡适等多持相近的看法如胡适《先秦名史学》说现在的研究《十翼》不可能全部归于孔子所作但认定第一二三四篇是孔子自己所写则较为可靠第五和第六篇虽然常有添改但就整体来说搜集了很多有价值的无疑地属于孔子的真正观点的东西有些可能也是他自己写的其它一些很可能是他的弟子的记录第七篇可能包含少数真正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拙劣的添改第九篇是后来附加的但显然出自精明者之手第八和第十篇则无疑是拙劣窜改者之作现今比较流行的看法是《易传》成文于战国中末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孔子的观念非出自一人之作二关于《史记》中的有关记载《田敬仲完世家》说盖孔子晚而喜《易》《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孔子世家》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因《序卦》也简称《序》及分标点的不同此文的开头亦有作孔子晚而喜《易》《序》《彖》或孔子晚而喜《易序》《彖》于是这个记述可以做两种不同的解释1孔子晚年对《易传》作了概要性阐述传给了弟子2孔子之前已有《易传》为孔子晚年时喜读孔子晚而喜《易》的年代我们可从同篇记载推测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孔子逐适卫于是孔子自楚反乎卫是岁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鲁衷公六年也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孔子在外奔波了十四年重返鲁国定居时已七十岁卒于七十三岁当然晚不一定是到了七十岁喜《易》也不一定要等返国安居之后孔子对《易》的感叹《论语述而》中早有类似记载子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如孔子未过六十岁应不会用这种口气说话将孔子学《易》和晚而喜《易》时的年岁估在六十五至七十左右应比较适当《述而》还说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不喜欢著书又已老迈的孔子尚自叹数年后才能弄通《易》难免使人要考虑他还有多少时间及会否去作《易传》也许《史记》是在说孔子之前已经有了《易传》的一部分内容至少也反映出西汉大家既疑问孔子会否作《易传》又更不相信除了孔圣人谁能有这种本事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心理延续至当代大学者亦无不同《太史公自序》说太史公司马迁之父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引其父的话说《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这段话在《系辞》中是记孔子所说的又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注又作正《易》传继《春秋》小子何敢让焉司马迁既称其父司马谈曾受业于杨何的正宗《易》学他本人对《周易》肯定也是相当在行的并似曾作过勘校《易传》的事同篇还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未直接引《易传》中关于伏羲神农的说法《史记》仅从黄帝开始作传司马迁治史严谨之故但此事对史家来说绝非是能随意取舍的对传说中的人物既不能割断历史做完全否定又无资料可考还要故顾全孔子的影响只好说余闻之先人曰了可见既便司马迁认为《系》是孔子所作要予援引也不可取要不就是他认为这些传说之类并非孔子的著述孔子也不过是加以整理罢了如此一来不说作《彖》而说序《彖》的原由倒也明白些了有关孔子传《易》的脉络《仲尼第子列传》中排的十分明确商瞿鲁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孔子传《易》于瞿瞿传楚人轩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疵传燕人周子家竖竖传淳于人光子乘羽羽传齐人田子庄何何传东武人王子中同同传淄川人杨何何元朔中以治《易》为中大夫《儒林列传》说自鲁商瞿受《易》孔子孔子卒商瞿传《易》六世至齐人田何字子庄而汉兴田何传东武人王同子仲子仲传淄川人杨何何以《易》元光元年征官至中大夫齐人即墨成以《易》至城阳相广川人孟但以《易》为太子门大夫然要言《易》者本于杨何之家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有如此明确传人的排列为《春秋》《诗》《书》等其它任何典籍所无可见《易传》成书后被

易是谁写的邵子神数姓氏卦位公式

人随意篡入或改动的可能性比其它书籍要小很多当时《易》学已十分风行司马迁既于《易》极熟治史中有关《易》的部分更不会无所依据而贻笑他人有关《易传》作者的问题从相距年代和可靠性而言仍以《史记》较具参考价值三关于《汉书》的有关记载《艺文志》说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书传者不绝汉兴田何传之《易传》里有不少孔子的话只会因为依附《易经》以卜筮之书的内容才可能躲过秦朝焚书基本保持全貌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相当完整的帛书《周易》亦可证实这一点同篇开首还有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后一句不知所指为何因篇中所列《易》的数家皆已是汉时之人全不似其所列《春秋》《诗》诸家大概是指汉代的数家对《易经》注释的不同如又说讫于宣元有施孟梁丘京氏列于学官而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故后一句应不是说先秦的《易传》有数家《汉书》中多有引用《系辞》为其立论的根据连《史记》都未作正式记录的传说中的远古圣人亦引《系辞》来确认如《律历志-世经》说太昊帝《易》曰炮牺氏之王天下也作罔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炮牺氏炎帝《易》曰炮牺氏没神农氏作足见班固对《系辞》推崇倍至深信不移《汉书》亦录有汉武帝时的诏书其中已直称《易大传》的内容为《易》《武帝纪》有春三月甲子诏曰《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武帝当朝时距秦代不过七八十年而显然当时《系辞》中关于八卦起源的传说部分已被皇家所认可其内容已不允许时人质疑四关于《左传》《国语》的有关记载先秦文献中有《左传》和《国语》记载过使用《易》做筮占的事例最早和较多记录的是《左传》《左传》历来被认为是孔子同时人左丘明所著有学者考证其至少也为战国早期的作品约公元前400年左右是最可靠的史实记载文献之一1《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才之山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风行而著于土其中与《易传》相关的《说卦》有乾天也坤地也巽为木为风《象传》有风行地上观与风为天于土上风行而著于土同义土即地才为木材《观》卦的上体由巽变为乾下体坤未变成为《否》卦故说风为天于土上2《闵公元年》说毕万筮仕于晋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番昌震为土车从马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归之《说卦》有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升足为作足震动也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坤为母为众震变坤故说震为土马拖车有疾驰震动之象当时有人以震为车见《国语晋语》3《僖公十五年》说卜徒父筮之吉涉河侯车败诘之对曰乃大吉也三败必获晋君其卦遇《蛊》曰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夫狐蛊必其君也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实落材亡不败何待《象传》有山下有风蛊《说卦》有艮为山为果菰实是果实材也是木材所以占说实落材亡这里所用的卦辞为今本《周易》所无有人认为是《连山》《归藏》的卦辞否则卜徒父无从占狐蛊必其君也关于《连山》《归藏》仅见于《周礼-春官》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归藏》二易有可能是比《周易》更早的八卦筮书早已失传无从考查亦有人认为是杂占如杜预有说卜人而用筮不能通三《易》之占故据其所见而杂占之然而龟卜虽不同筮太卜掌三易应作何解卜筮本为一家春秋之际礼崩乐乱卜人学《易》占不会有人干涉《左传》中就记有卜楚丘及其父卜徒父卜偃作筮占言卜人不通《易》占不可信作者以为卜人用杂占的这种看法深层理由大约有二一是虽对《连山》《归藏》持肯定态度但想象中以为这三种《易》之间的《象》《系》应不相同二是不能认定孔子之前已有《象传》《说卦》否则卜的说法和《说卦》如此相似难以解释于是我们还见到《成公十六年》有说公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复》曰南国槭射其元王中厥目其卦辞亦为《周易》所无只因为此例没有记录关于坤震之类的占说便无人来质疑这个卦辞是杂占以至后世多有学者当此是《连山》《归藏》的内容其实不论卜徒父用的是什么来作占至少还另外参照了一种与《象传》《说卦》内容极相类似的筮书如果说周文王西伯作《周易》时不可能没有资料参考的话《说卦》内容的出现可能比我们所能想到的还要更早与其说它文笔拙劣不如说它很古老更为恰当由以上几例记载亦可见《左传》中关于《易》占的记录这必定有与《易》相关的史料作依据否则岂不杂乱之极僖公十五年

公元前644年至定公十四年时孔子五十六岁其史料早于孔子晚而喜《易》一百五十年有多同篇之中还有初晋献公筮嫁伯姬于秦遇《归妹》之《睽》史苏占之曰不吉其繇曰士羊亦无也女承筐亦无贶也西邻责言不可偿也《归妹》之《睽》犹无相也《震》之《离》亦《离》之《震》为雷为火为赢为姬车说其辐火焚其旗不利行师败于宗丘《说卦》有震为雷离为火为中女为赢4《宣公十二年》说知庄子曰此师殆哉《周易》有之在《师》之《临》曰师出以律否臧凶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众散为弱川壅为泽有律以如己故曰律否臧且律竭也《说卦》有兑为泽坤为众下体坎变为兑故川壅为泽流动的水变成大面积的泽有散弱之象坤卦虽未变知庄子将《师》初六爻辞释为律竭因此众散5《襄公九年》说穆姜薨于东宫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其出也君必速出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无咎元体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故足以干事然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无咎今我妇人而与乱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不靖国家不可谓亨作而害身不可谓利弃位而娇不可谓贞有四者《随》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咎乎必死于此弗得出矣《文言》有第三篇天地之象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于是始作八卦探究《易》的起源其中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要弄清楚天地之象即伏牺是如何观察天地又是会将天地想象成什么样子的好在我们研究的主要证据-天地与伏牺见到的并没有大的区别尤其是天的样子没有任何直观上的变化这就令我们的工作变的极之简单了人类不就是头顶着天脚踩着地生活着的吗一天的象天是什么样子《周易-说卦》是乾为天为圆天象是圆形的任何一个用肉眼开始观察天文地理的人都会首先注意太阳太阳是天上最大的物体以永恒的圆状散发着强烈的光辉和热量在天上往复不息这是古人能够观察和感觉到的最大的自然景象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天的象与太阳形状是一样的这是很自然的认识当然假如天上有一个象鸡蛋或尖石头样的东西和日月有差不多作用的话古人的天就不一定是圆形的了天是圆的对此我们再还能说什么呢我们看看可能伏牺会想到的情景和可能运用的概念1乾为圆指的是天的大形象因为天的景象里还包括天上只有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夜间无数颗星星及云天的直观属性大约是日热月冷日月永远不停在天上循环交替出现产生昼夜和寒暑的变化万物的生存和生命都只能顺应着这种无穷尽的循环和变化天是如此高大日月是这么的独一无二无论人走的多么远攀的多么高日月星斗也永远差不多的样子在头顶上看得见却摸不着永远无法接近它更不用说能去改变它太阳的照射是人类和所有动植物能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太阳对人类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人类各地域的古文明无一例外的充满对天和太阳的至高崇拜2伏牺在观天察地后肯定会注意到天地之间除了日月在地面上的自然大景观里根本见不到圆形无论山川河流湖海还是草原戈壁都不是圆形的除了些有生命的动植物外古人至多能见到一两个火山口或在河边拣出几个似圆的鹅卵石圆形大物体仅天上有而地下无因此乾为天为圆是相当准确的概念3观象的概念应是指对某一特定物体所能直接观察到的最大形象《系辞》有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可见了解象的含义对研究《易》的起源有重要的意义《周易》虽然极重视象却未有较详细的解释象的含义作者在第一篇里曾提到过《管子-七法》有说义也名也时也似也类也比也状也谓之象这可能是对象较早也较明确的解释对于《周易》是如何运用象的概念涉及的问题太多包括造字作者在此处就不多作议论待后再看这里我们先要明确的是象的一个重要含义象字在甲骨文中已被认定为是一只大象的绘形对此我们注意到古人用大象-最大的陆地动物来表示物体显现出的形状这种表示的主要含义应在于取大和最大的出现象字的年代当然距伏牺已相去很远但它反映出来的古人认识方法却能肯定是一脉相承的4画个圆形可以用来表示天当中华古人类进化到会用石头或树枝划各种形状时最初或许用开叉的树枝在地上转动得到了标准的圆形我们还不能确定这种事情发生在几万年还是多少万年前但可肯定古人很快会拿圆形和日月联系上因为他们每天看到的太阳就是这个形状最初能在石壁上画个圆圈说上一点关于天的人肯定是代表了当时最高的智慧我们可以推测这类智慧在集累和传递许多年代后才到伏牺的不能忘记伏牺之前的丫庸砂偻蚰晔返闹谢湃耍腔嵊幸恍┍蟮慕萄岛腿鲜读舾笕说摹5伏牺可能已经发现或知道了一些关于易是谁写的邵子神数姓氏卦位公式

圆形的特点我们不能凭空高估伏牺的智慧水平但是断定伏牺时的古人至少已经知道绘制圆形时必须要有固定的圆心和定长的半径这种可直接明白的基本原理应该是恰当的《系辞》中说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这正是圆形的特征圆形无论大小都是一个样子二地的象《说卦》有坤为地为母为布我们都知道站在高处远望天地之间是一条平线地平线因此地的象是直线是纵横交错的直线网和布就是这个样子母是生养万物的意思地是人类最熟习也最亲密的万物都依附地而生存鹰飞的再高也要在地上寻找食物和筑巢人鸟兽草木鱼虫没有谁能离开地河流湖泊下面也是地地上有方向无论是去捕兽还是回洞穴总要有个方向就像人有前面后背左右手一样而且一定会有一个方向地非常广阔但又似乎有尽头你可以随意选一个方向一直走下去地貌会出现千变万化有高山沙漠和海洋阻挡但远方仍实在可望走不下去时只能怨自己没有本事认了小你仍可以从原路返回反正大地还始终踩在你的脚下任你随时抓起一把土嗅嗅它的味道或洒一泡尿在上面决无意见地卑的概念大概就是建立在种感觉基础上的那布是什么可能在黄帝的时期才出现布在那之前是网布和编织品都是从网变化过来的网布的形状是方形没有布织出时会是圆的布是由经纬线组成的许多小方格有本事你大可以无限的织下去布很柔软可以任意使用有庇护取暖的作用这些性质都类似土地给人的感觉古人用母用布来形容大地实在很贴切《系辞》说的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既述说了一个史实也反映出布与乾坤二卦的关系有关的文字还有《坤》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系辞》有说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翕辟二字的含义是闭合打开见伍华主编《周易大辞典》这些既是地的特征也是网和布具有的性质三天地之象以上分别说了天地的象也许有人要问这无非是天圆地方吗不错是天圆地方天圆地方这种说法是早就有了较明确的是《周髀算经》我们熟悉的数学勾股定理商高定理保留在《周髀算经》里此书成文应不晚于战国时期其中记录商高的说法就有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所生也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方数为典以方为圆笠以写天天青黑地黄赤天数为之笠也青黑为表丹黄为里以象天地之位书中将天地数和古人的功绩一起加到方圆的阵图里这与系辞中关于易的说法甚为相似周人断定数之法出于方圆也就是出自天地实际上又从古数学揭示了易卦的来源但既然天圆地方已是个古老的东西作者又能从中有什么样的新发现呢可能正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们离《易》的起源已经不远了我们再往下看还是要观察我们很容易就能观察到太阳整个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景象如果伏牺将这景象画下来是什么样子呢如果将太阳从地平线上刚升起和升起一半时的景象画出来又是什么样子呢很简单是三条水平线夹着一个圆形在第一篇里我们已见到《说卦》有参天两地而倚数参天两地与两生而参视近同先王因其参而慎所入所出的含义与《系辞》中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的意思相近参可通三孔颖达《周易正义》引郑玄说天地之数备于十乃三之以天两之以地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说谓分天象为三才以地两之但三参与出入能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将道之在天者日也与卜楚丘的日上其中食日为二旦日为三《左传昭公五年》连系起来便知参视是指太阳从地平线升落时的情形所以三参与日的出入有关如果按卜楚丘的说法那么日上其中为二旦日为三于是我们知道就是三旦《说文》释为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于是《说卦》的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和《老子》的三生万物是如何而来的就有了明确的答案同时《周易》里数的来源尤其是最重要的一的来源也就清楚了于是天地和数的联系也就建立起来了关于食日为二我们最好不要简单的认为是太阳刚要升起的或日食的形象食字《说文》释为一米也从良并不释作吃《说卦》有兼三才而两之的说法即天地人才《老子》也有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说法如果将太阳整个从地平线上升起时有一个人或一棵树立在你的观察视线前方的适当距离将太阳的形象从中分成两半的情形画出来那是个什么样子呢伏牺很可能已悟到在察天观地的是他自己是人是天地之间最聪明的生灵也是唯一和树木一样头顶天脚踩地生存的动物以上的一些资料不大可能都是伏牺时代流传下来的东西但是伏牺察天观地后得出天圆地方的天地之象既天地合一的形象是完全可能作得到当然最终仍需有考古的依据天地之象也可说就是天圆地方但并不是仅仅将圆方图形摆在一起而是要找到古人内才会出现八卦我们只有一步之遥了邵子神数姓氏卦位公式



周易知识库专业的命理易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