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知识库
首页 > 周易哲学 > 六十四卦

《周易》是本来面貌,但它是揭示客观规律的无论

时间:作者:周易知识库

《周易》是本来面貌,但它是揭示客观规律的无论

周易易经六十四卦,周易六十四卦详解-易学界 - 一测网

《周易》原本是这样的

提到《周易》,我们都觉得它是既神秘又玄虚,我们对它的态度也是既崇敬又质疑,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周易》,我们对它的印象也仅仅是来源于一些大师们的说教或民间所谓的占卜师们的玄虚宣传,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沿着易学研究的发展演变历程去认识《周易》,那就不难解读到《周易》是本来面貌!

一、《周易》是揭示客观规律的

无论要了解任何事物,都不能离开它所处的时期和环境,我们解读《周易》也同样如此,既不能凭空将其神话至玄虚缥缈的境界,也不可轻率地将其归于某家后辈学说的代言者。顾名思义,《周易》就是相传由周文王所推演出的易经。它成书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西周初叶,但并不是说它是在某个时刻突然产生的,而是经过上古先人们数千年的不断感悟、认知、验证,最后由作者整理而成。那么,它成书之前的数千年人类社会的样子就决定了它所承载内容的内涵。

根据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说法,目前被共同承认的12个古文明起源于公元前6000年—1000年,华夏文明大约起源于公元前3300年(可能更早),这些古文明也被称为原生文明。

什么是文明?文明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后进一步脱离了原始野蛮状态的阶段,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不断进化的人类本性的具体体现,是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是较为丰富的物质基础上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属性。

通俗地说,人类作为群居的物种,在物质基础匮乏的阶段,只能相互协作、共同劳动;当生产能力和物质基础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会面临如何组织生产、谁来组织生产等一系列问题,到了这一阶段易经的六十四卦符号,便产生了人类社会,有了人类社会,必然就会有社会分工和成果分配的不同,这个时候,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就会充分地体现出来,争斗也就在所难免,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弱肉强食,这就是古代的文明,也就是原生文明。

可见,《周易》所总结的是西周之前的、人类已处于原生文明时期的、关于人类本性的客观规律,该规律已被上古先人们逐步认识和实践或许已经数千年,并且会贯穿整个人类文明时期。

二、《周易》原本是很简单的

流传下来的《周易》只有六十四幅卦象图(也被称为“卦画”),及相应的卦名、卦辞,每幅卦象图由六个爻组成,每个爻都附有相应的爻辞,这六十四套由卦名、卦象图、卦爻辞组成的符号和文字,一般被称为周易六十四卦。

需要说明的是:

1、“卦”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所谓周易六十四卦只是后人对《周易》的称谓。

2、六十四卦中只有“—”和“--”两种基本符号,一般称之为“阳爻”和“阴爻”,并没有所谓的“五行”、“干支”等词汇和概念。

据考证,后人根据甲骨文中有“四方”之说和殷墟中一个古代帝王陵墓像“亚”字推断商代有了五方的观念,“五行”一词,最早出处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而最早提出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和有关天干地支的记载均不早于春秋时期。

三、《周易》本来是用于占卜的

一提到“占卜”,人们很容易联想到迷信,其实,“占”和“卜”都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测,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预测,并依据预测的结果行事。比如:早上出门前先看一下天气,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预判出今天的气温、晴雨等,再决定穿什么衣服,要不要带伞等,这就是“卜”,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断下一步是吉是凶;如果自己无法准确判断天气变化趋势,那就要看看天气预报,这就是“占”,就是请别人帮助自己预测,这个时候气象台就充当了占卜师的角色。

古代的占卜师是如何运用《周易》进行预测的呢?

其实《周易》六十四卦就是将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总结成了最基本的六十四种形态,我们时时都处在这些形态之中。占卜师就是将这些形态和个体的性情、位置相结合,运用最科学、最简单、最典型的“三段论”推理法进行预测:

首先是观大象,就如同现在的气象专家观察冷暖空气的强度和运动轨迹等资料预判天气变化,从而得出事物目前的“形”和下一步发展变化的“势”,用现代的语言讲,就是审时度势,就是通过汇总分析 《周易》是本来面貌,但它是揭示客观规律的无论,准确研判当前的大形势。

然后根据占卜者或阴或阳的性情和所处的位置,推断出可能产生的后果。比如,通过观测天气,今天会由晴转雨,而占卜者要外出办事,而又没带雨伞,结果一定是有雨淋之灾;如果只是待在办公室,那就不会遭到雨淋。这些有关占卜结果吉凶或警示性的语句就是每个卦中的爻辞。

需要说明的是:《周易》六十四卦所展示的形态随时处于变化之中,并且所有的爻辞都是按照极端情形给出的结果,所以,我们无需完全依赖占卜结果,仅可作为参考,就如同天气预报也只能用概率。

四、《周易》长期以来是被曲解、歪解和误解的

从以上可知,《周易》是揭示关于人类本性的客观规律的,我们的祖先最早地发现并形象地总结了这些规律,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春秋时期是一个“礼崩乐坏”、诸侯各自为政、相互割据的混乱时期,各诸侯国的思想家们认识到,面对人类的本性,只通过简单、直接、粗暴的手段是难以维护社会稳定的易经的六十四卦符号,为使社会长治久安,各国的思想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根据各国不同的国情、本着不同的理念,纷纷以解读《周易》的形式,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试图完成人类从不敢反到不能反、不想反的过渡。例如:

儒家倡导的“仁、礼”观和建立“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思想,既体现了人道精神,又强调秩序和制度的重要性;

道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墨家“非命”、“兼爱”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法家的“法不阿贵”思想就与现代西方的民主法制思想有许多相合之处。

同时,这些思想流派为宣扬自己学说主张的合理性,都在积极探索《周易》所揭示规律的起源和外延 ,并将之融入到自己的学说之中。如道家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世界观推演出“道法自然”、“无为而又无不为”理念,儒家由“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世界观推演到“天命”和“秩序”等治理思想,并围绕《周易》作了《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论文(统称为《易传》)。

这些思想主张逐步获得了所在族群的共同认可,并不断地被传承和传播,从而形成了一整套本族群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等,这就是所谓的意识形态,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的逐步普及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新生文明时期。

然而,从汉代以后,本来是揭示客观规律的《周易》却被长期曲解或歪解,以至于目前仍处于被误解的尴尬境地。

(一)汉代易学流派的对立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受到了空前的推崇,讲易传儒十分盛行,《周易》被尊位了《五经》之首,就儒生们讲易学风来看,共有三种倾向:

1、以孟喜、京房为代表的、以象数解说《周易》、以六十四卦与节气、阴阳相联系的早期“象数派”;

2、以费直为代表的、注重义理、不讲卦象和阴阳、以《易传》解释经文的早期“义理派”;

3、以王弼、韩康伯为代表的、将易学与黄老之学相结合的阐释阴阳变易的、将易学进一步神秘化的“玄学派”。

这些流派讲易的目的都是传儒,可《周易》出现于此前的1000多年前,它怎么也成不了儒家经典吧。再则,仅儒家讲易就出现了至少三个流派,总不能说这些流派的解读都是对的吧,他们之所以分别强调卦象和卦辞,是因为谁也没能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他们为了宣扬自己流派的学说而曲解《周易》的可能性就必然存在。

(二)历代易学流派的演变

从汉初到清代末期,对于《周易》的研究,虽然儒家思想一直居于主流地位,但由于遭受多次冲击,其主要观点和解说方法已逐步趋于玄虚和分裂:

1、从汉武帝尊儒开始到东汉末年约300年的时期内,对易学的解读官方以儒家“象数派”为主,“义理派”属于民间易学。

2、从东汉末年到之后的两晋南北朝约400年的时期内,“玄学派”逐步成为易学研究的主流。被道教尊为“张天师”的张道陵也是在这一时期在黄老之学基础上创立了道教。

3、在相对稳定统一的唐代约300年时期内,以孔颖达编写的《周易正义》作为官方颁布的教科书为标志,孔颖达易学成为易学研究的主流。《周易正义》一书对“象数派”和“玄学派”都有一定取舍,对义理也作了诠释。最重要的是,它将《易传》的内容分别附在《周易》的经文之下,这就是“经传合一”在形式上的开始。

4、从唐末到五代十国近百年时期内,佛道二教再次流行,道教与儒家象数派、玄学派相结合的易图学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易经的六十四卦符号,据传,人们熟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就是由被称为“陈抟老祖”的五代时期华山道士陈抟所作,后又逐步发展出许多图式用来解说《周易》,给后世的易学研究造成了很大影响。

5、从两宋到元明的600多年时期内,先是儒生们为复兴儒学,既排斥佛道二教学说,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吸取了佛道二教的部分思想观点,从而形成了多个新的儒家学派。后又由南宋理学家朱熹对易学的研究进行了又一次大总结,完成了一部兼顾新儒学、易图学等各派的易学著作《周易本义》,从元代开始,《周易本义》成为官方肯定的权威性著作,并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明代《周易大全》的颁布,标志着朱熹易学仍居正统地位,而以图解易的图书之学也更加流行,并且还发展出了更多的周易图表。

6、到了清代,对《周易》的研究并没有继承宋明时期的易学观点 《周易》是本来面貌,但它是揭示客观规律的无论,痛斥和否定了五代以来逐步形成的易图学,对《周易》的研究重新回到了汉代儒家以理释易的的状态。从上可以看出,如果说汉代的易学流派对立是为了传儒而有所曲解《周易》的话,那么由玄学派演变来的道教,以及由道教和象数派形成的易图学已与儒学渐行渐远。这些学派不断地改变发展自己的学说观点,它们既对立,又相互吸收借鉴,既继承先人成果,又不断创新发展,甚至有人创新出风水学、算命学等更加玄虚的理论。这些流派学说,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占据过易学研究领域的主流地位,都对国家的安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它们的不断发展都对中国古代哲学、宗教、科学、文学艺术以及政治、伦理等方面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像这样因曲解而对立、因需要而融合、因形势而改变、创新后又重新对立的易学研究成果,一定存在歪解《周易》的嫌疑。

(三)近代以来易学研究乱象

近代以来,由于封建制度的逐步解体和外来殖民势力干扰,易学研究又轮回般地显现出流派纷争、玄道横行的混乱局面,其中:学界基本保持了儒家“义理派”的思想主张,仍坚持“以传解经”、注重义理;“易图学”又倍受追捧;“道玄学派”也更加神秘;民间还有许多“非儒非道”的、并假借着《周易》之名的抽签、卜卦、算命、看相、测字、请神、驱鬼、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也非常猖獗。

随着科学的逐步普及和新文化、新思想的兴起,那些玄虚学说很难以令人信服,以至于被归为封建迷信而遭到抵制破除。 可因为它们都挂着《周易》的名头,或者说,许多人也认为这些玄虚学说就是《周易》,那这部本来是揭示客观规律的典籍被人们误解也就在所难免。

五、《周易》是适用的

既然《周易》揭示的是原生文明时期关于人类本性的客观规律,对我们现在的生产生活还有指导意义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

1、《周易》六十四卦中只有“—”和“--”两种符号,即:阳和阴,一阴一阳乃是万事万物的两大基本构成要素,世间所有的吉凶祸福无不是缘于阴阳配合。二者和谐合理,自然是事事顺意、大吉大利;阴阳不当或失调,必然矛盾丛生,从而导致“吝”、“悔”、“咎”、“厉”、“凶”等后果。大至星空、天气,小至家庭、身体,无一例外,我们日常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王朝兴衰、企业成败、家庭悲欢、个人得失也无一不遵循此客观规律。

2、虽然人类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已逐步进入新生文明时期,其标志就是还产生了诸如儒教、道教、佛教,以及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试图规范人类心灵的文化现象,但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在利益面前弱肉强食的局面也是不会改变的。

总之,我们非常有必要认真研读《周易》本义,掌握其中蕴藏的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以利于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明判形势,顺势而为;当进则进,事半功倍;知难而止,退而无悔。

编者

2022年4月



周易知识库专业的命理易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