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知识库
首页 > 周易哲学 > 阴阳五行

河洛美文赏析▏▏太极拳祖祠

时间:作者:周易知识库

河洛美文赏析▏▏太极拳祖祠

太极拳五种步法与阴阳五行_太极阴阳拳电影_形意五行拳,劈拳之形

讲解地点:

太极拳祖祠山门台阶上,东边的石虎前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祖祠山门。祖祠山门前为何要摆放石虎,而不是石狮子呢?这是陈家沟人为纪念陈氏第十二世陈敬柏为民除害,降服猛虎,而专门雕刻的。陈家沟有句俚语:摸摸飞虎头万事不用愁,摸摸飞虎肚财运挡不住。山门东西两侧分别雕刻的是,河洛太极图(东边)和伏羲太极图(西边)两组浮雕。太极拳的创编,与这两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进入祖祠里面参观。

太极阴阳拳电影_形意五行拳,劈拳之形_太极拳五种步法与阴阳五行

讲解地点:

祖祠导览图

这是我们太极拳祖祠的全貌图,从这里可以看到祖祠内的所有景点分布情况。太极拳祖祠由祖祠、祖林和太极拳文化园三大部分组成,包含拳谱堂、祖师堂、祖林、太极功夫门、太极十三式石雕、太极拳博物馆、黄庭经回音壁。

讲解地点:

碑廊

大家看东西两侧的太极“碑廊”,碑廊正前面刻有“端、敬、公、正、仁、义、浩、勇、忠、信、诚、德”十二字。古人云:练拳先修心,习武先重德,这十二个字就是太极拳门尊十二严,从做人、做事、为国、为家,对每个太极拳习练者所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练好陈式太极拳所具备的首要条件。碑廊里镶嵌着历代太极拳宗师们的碑碣,这些碑碣是中外太极拳爱好者,为纪念历代太极宗师们的功德业绩所镌立的。

讲解地点:

陈王廷铜像处

这尊铜像是始祖陈王廷。陈王廷陈氏第九世,出生于1600年,卒于1680年,享年81岁,他中过武痒生和文痒生,可谓文武双全。据说陈王廷天资聪慧,昼练武,夜习文,文武兼修,皆出类拔萃,因他生得面红庄重,蓄有美髯,爱骑红色战马,惯使春秋大刀,平日又十分崇尚汉代关羽的为人,江湖同道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他“赛关公”。

这尊铜像是在台湾铸成后运回故里的,铜像高2.4米,重600多斤。

形意五行拳,劈拳之形_太极拳五种步法与阴阳五行_太极阴阳拳电影

讲解地点:

拳谱堂前

我国是礼仪之邦,文求文风,武讲武德。在拳谱堂前面东西两侧分别是武碑和德碑。武德碑主要是后人为了追述先祖陈王廷的德性和武技所立。“武”字碑背面内容为太极拳源流传承体系,即陈式太极拳历经近400年的传承发展,而衍变出的杨、武、吴、孙、和等诸多流派。西侧为德碑,背面内容为陈式太极拳武德释文,包括《门尊十二严》《规守二十备》等陈氏先辈所制定的门规戒律,是习练太极拳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讲解地点:

拳谱堂内

“拳谱堂”正面墙上是太极演武图,一文一武是太极拳文化的图腾标志,东侧是文图,图中人物仙风道骨、鹤发童颜。代表着太极拳通过推陈出新,导引吐纳,补气益气,达到阴阳平衡 河洛美文赏析▏▏太极拳祖祠,起到健康、长寿的功效。

西侧是武图,图中人物豹头环眼,气吞山河。多个手里持有不同兵器。寓意着太极拳的技击和实战。太极拳功夫练到一定境界,就可以达到“浑身无处不是手,遭着何处何处击”。这两幅图画,显示了太极的动静原理。一动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随。这就是太极拳动中求静,动静相间的具体表现。

拳谱堂东侧山墙上为太极拳大架一路动作壁画,共75式。大架一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动作舒展大方,连绵贯串,沉着稳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随。以腰为轴、劲走缠丝,以形引气,以气催形,呼吸自然,虚实分明,蓄发相变,快慢相间。

拳谱堂西侧山墙上为太极拳小架一路动作壁画,共72式。小架一路小巧玲珑,柔和自然,阴阳开合,动静相称,外若处子,内似金刚。

拳谱堂正中央矗立的是太极拳拳经碑,碑体高3米,上有双虎托太极石刻,中间八个立面,分别刻录着太极拳始祖陈王廷的《拳经总歌》、太极拳宗师陈长兴的《太极拳十大要论》和《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理论家陈鑫的《太极拳缠丝精论》和《太极拳经谱》等,这些都是太极拳理论的精髓,也是,以往陈家沟人视为族内相传的秘笈。

讲解地点:

祖师堂前

面前是五块太极拳传承纪念碑,它们分立在祖师堂两侧,也说明了,这五个流派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逐渐衍生而成的,现在已经认祖归宗。国家武术协会在2007年经过多方考证,正式命名陈家沟是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祖师堂”是太极拳祖祠的主要建筑,也是逢年过节或有重大赛事活动时,陈氏后人及太极拳弟子们必拜之地。

形意五行拳,劈拳之形_太极阴阳拳电影_太极拳五种步法与阴阳五行

讲解地点:

祖师堂内

殿内供奉着太极拳始祖陈王廷和太极拳传承中里程碑式的人物。正中的神台上端坐着2.8米高的陈王廷金像。陈王廷出身于官吏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既深得家传武学之精髓,又兼读诸子百家,深谙儒学之根要。晚年,在祖传拳术的基础上,博才众家拳术的精华,结合易经、黄庭经、中医经络学说、导引吐纳术创编了一套集强身健体与搏杀功能的拳术,该拳术阴阳开合、刚柔并济,所有招式都具有阴阳转换的功能,故取名为太极拳。

在太极拳祖师陈王廷金像两侧站立的塑像,便是他的两个得意弟子陈所乐和陈汝信。陈所乐(东边),陈氏第十世,第二代太极拳大师。生性豪爽,爱打抱不平,深得乡亲们拥戴和江湖武林同道推崇。

西侧站立的塑像为十世祖陈汝信 河洛美文赏析▏▏太极拳祖祠,他勤学苦练,功夫日臻炉火纯青。其子陈大鲲、陈大鹏皆得其真传而名满江湖,开创拳传外姓先河,使太极拳传遍神州的陈长兴、誉满山东的陈耕耘和太极拳大师陈发科、陈照丕等,皆为其后代传人。

神台后面镶嵌着中华传统技法雕刻的四扇屏,这四幅图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寓意陈家沟人一年四季习武不断,上面用人物练拳造型而雕刻成的图案,还分别组成了四个大字,“太极神功”。在陈王廷金像后面有一幅对联,上联是“大道一元集诸家大成”,下联是“太极两仪造拳术真谛”。对联的意思是:太极拳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入多元文化而为一体创编而成。柱子上还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拳术本阴阳,推经史,继往开来昭来许”,下联是“太极乃虚实,造拳术,承先启后传后昆”,意思就是,太极拳的精髓是讲阴阳开合,虚实变换,创拳的目的,就是让练习者要秉承传统,造福后代。在神台的上端有两块匾额,内容分别是:“重德、尚武”,是陈氏先祖对陈氏后人以及弟子的教诲和希望,要求陈氏后人以及弟子做事先做人,做人要修心养德,以德为本,习武要崇尚武德,以德服人。

东侧第一尊塑像为陈氏第十四世祖,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陈长兴受业于其父陈秉旺,后根据自己心得,结合世传功夫,将陈王廷所创五路拳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编出流传至今的太极拳大架一路和二路(又名炮捶),后世称“陈氏太极拳大架”。理论上亦颇有建树,曾著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等传世之作。后打破门规,将陈氏家传的太极拳,传给河北人杨露禅太极拳五种步法与阴阳五行,使太极拳得以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东侧第二尊塑像为陈氏第十五世祖、陈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陈清萍。陈清萍生于清乾隆60年(1795—1868),师承陈有本习练太极拳小架。后教拳于赵堡镇,他在其师改进原套路的基础上,再行改进,形成了小巧紧凑,逐步加圈,由简到繁,逐步提高拳艺、技巧的练习套路。赵堡人和兆元师从陈清萍习艺,拳艺高超,广收门徒,衍生出“和式太极拳”。河北永年县人武禹襄,初学拳于杨露禅的陈氏大架,后来到温县杨露禅之师——陈长兴处学拳。陈长兴因自己年迈,遂推荐其学于陈清萍,后衍生出了“武式太极拳”。

西侧第一尊塑像为十四世祖,陈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有本。陈有本生于清乾隆45年(1780—1858),字道生。是太极拳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他36岁入庠后,闭门练拳,对太极拳更加精研。他不受其限,多有创新,自成一脉。他在太极拳原有套路基础上,逐渐舍弃了某些高难度和发劲动作,将太极拳原有的套路归约后,创编了一套以劲走立圆、手走小圈的套路,后人称为太极拳“小架”。

西侧第二尊塑像为十六世祖陈鑫。陈鑫(1849—1929),字品三。前清岁贡生。为近代中国体育史上著名的太极拳理论家。最著名的拳著是《陈氏太极拳图说》。他前后十二年,亲手抄写,其抄本先后有四卷,洋洋三十多万字,这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对陈氏太极拳的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也成为确立陈家沟为太极拳发源地的重要依据。

讲解地点:

阴阳合德石处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块石头,是一块天然的玉石,这块玉石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前面的形状分阴阳两块,就像是一男一女两人在习练太极推手,寓意着天下万事皆分阴阳。后面是一体相连的,又寓意着天下万物皆归一统。真可谓鬼斧神雕、天佑太极的无价之宝。

太极阴阳拳电影_太极拳五种步法与阴阳五行_形意五行拳,劈拳之形

讲解地点:

祖林入口

祖林原是陈家祖坟,也是太极拳历代宗师或为陈家沟建设做出大功德之士的安眠之地。从北到南,依次是一世祖陈卜、九世祖陈王廷到部分19世宗师。每逢春节或清明,陈氏后人,及世界各地太极拳传人都要来此祭祖和祭拜。现在我们称之为太极拳祖林。

太极拳五种步法与阴阳五行_形意五行拳,劈拳之形_太极阴阳拳电影

讲解地点:

太极拳功夫门

第一道门是招熟阶段,刚开始练习太极拳的人,只是简单的跟着老师学习架势,难免动作会显得生硬些,刚多柔少,适应不了技击。按照阴阳对称来说,称之为:“一阴九阳跟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第一层“一阴九阳跟头棍”,就是说在练拳时,从肢体上看,动作僵硬,外刚内空,有断劲,练的拳像棍子一样。第二层“二阴八阳是散手”,是说习练者能进一步克服肢体上的不协调,使内气按照拳架动作要求有规律地运行。但是只要你肯下功夫,就一定会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练习,即懂劲。这道门是半开的,门上的图案为山。

太极阴阳拳电影_太极拳五种步法与阴阳五行_形意五行拳,劈拳之形

第二道门是懂劲阶段,太极拳始祖陈王廷当年创编太极拳时,除了将易经、中医经络学,导引吐纳术、阴阳五行融入其中太极拳五种步法与阴阳五行,最主要的是融入了气功。所以太极拳第二个阶段,就是懂得驾驭内气在体内运行,并达到以气催形、形气结合、内外兼修的效果。练到这个阶段,老师们就可以开门收徒了,但它却只能是“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类好手”。第三层“三阴七阳犹觉硬”,说的是练习时,要求用意不用力,松沉兼备,外柔内刚,也就是可以通过内气的运行,找出自身不足并加以调整。处于第四层“四阴六阳类好手”的习练者,已掌握了动作要领和内气运行规律太极拳五种步法与阴阳五行,虽离神明阶段还有一定距离,但已经可以归类为好手了。这道门现在已经中开了,门上的图案是水。

现在,大家看第三道门已经全部打开了, 这就表示太极拳的习练达到了神明阶段,也就是“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成妙手”。这也是太极拳练习的最高境界。此时太极拳已经练到出神入化,形神兼备、浑然天成的自然境界,即“出手不见手,见手不能走”。这道门上的图案为云。

讲解地点:

“太极十三式”石雕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太极十三式石雕。太极十三式展示的是太极拳的八种手法劲路和五种步法。八种手法劲路为:掤、捋、挤、按、採、挒、肘、靠,与八卦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相对应。五种步法为进、退、顾、盼、定,与五行的金、木、水、火、土相对应。太极十三式可称谓:脚踏五行,手舞八卦,展现了人和大自然的相融相通、是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太极拳的所有招式都是从这八种手法劲路和五种步法演变来的。

形意五行拳,劈拳之形_太极拳五种步法与阴阳五行_太极阴阳拳电影

好,欢迎大家观摩或留影。

讲解地点:

太极文化坛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地方叫太极文化坛。太极文化坛的西边是一个太极练功场,安置有太极桩。讲解结束后,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去体验一下。这个太极文化坛上的太极图,是世界上第一大的太极图,太极文化坛可以让大家更直观地看清太极分阴阳,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演绎过程。这里也是众多太极拳大师带领弟子们集中演练太极拳的最佳之处。

温县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严英杰 报道

END

监制|刘中原 统筹|胡腾飞



周易知识库专业的命理易学平台。